聯系人:熊先生
手 機:13697432957
電 話:13697432957
地 址:廣州市天河區華觀路1963號天虹科技園
在氣脹軸加工過程中,應注重基準統一和余量均勻的原則,使所選定位基準精準可靠,夾緊機構簡易化,操作易用性。具體分為以下兩點。
在氣脹軸的整個生產過程中,或在一些相關的過程中,盡量使用同一個(或一組)定位基準進行定位,這就是所要求的基準統一原則?;鶞式y一原則可以讓夾具的設計和制造方便簡單,減少加工過程中工件的裝夾次數,現在廣泛應用于流水作業和自動化生產中。
有時,為了獲得適當的統一基準面,在工件上 為定位特制一些表面。例如,軸類零件上的頂孔和一些大型工件上的工藝凸臺或者將工件上現有的表面提升精度要求作為定位基準,例如將箱體零件上的原始緊固孔加工成標準孔等。這些零件沒有或者要求不高,有時為了滿足工藝需要從而專門設計加工的定位基準稱為輔助基準。
基準統一原則是針對整個過程或幾個過程,包括氣脹軸的某些過程或某些加工要求.經常會帶來基準不重合的問題,一定要認真分析具體情況。
之前介紹過粗基準選擇,應考慮要求均勻的表面作為粗基準。事實上,在選擇氣脹軸精度基準時仍然存在類似的問題。對于某些精加工工藝,特別要求余量小而均勻,應首先以這些表面為精度基準。
例如,齒輪滲碳淬火后,通常以齒面為精細基準研磨內孔,然后用孔定位磨齒面,可以保證在齒面上切割小而均勻的余量,留下足夠均勻的滲碳淬硬層。這種情況在生產中經常遇到。在膨脹軸的過程中,加工面本身的余量只需要均勻,而加工面及其加工面 其表面之間的位置精度不高,或者在這個過程中不需要保證。
此時,加工面本身可以選擇為精準基準,稱為自為基準。拉孔、浮孔等都是典型的自為基準的例子。 我們分析了研磨床體導軌表面的情況。在導軌磨床上,工件本身的導軌表面可以使加工表面的余量小而均勻。此時,本工藝的精細基準是加工表面本身,而不是支撐底面。
在實際使用中,上述分析的定位基準原則往往相互矛盾。必須結合具體的生產條件進行分析,在考慮其他要求的同時掌握主要問題,靈活運用這些方法。
管理員
該內容暫無評論